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近日发布《环境法治-全球首份报告》(Environmental Rule of Law-First Global Report),这是第一份有关全球环境法治状况的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在过去40年,尽管全球环境法和相关机构蓬勃发展,但执法不力的全球趋势加剧了环境威胁。
报告详细列举了自1972年以来,各国在环境法领域取得令人欣喜的进展,包括88个国家将健康环境权写入宪法,另有65个国家从宪法层面对环境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此外,50多个国家成立了350多个环境法庭及审理委员会,60多个国家对公民环境信息权的保障做出了相关规定。
自1972年以来,尽管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法数量增长了38倍,各国在环境法的立法层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很多法律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联合国人权与环境问题特别报告员David Boyd表示:“这一报告解释了为什么近几十年来环境法发展呈现繁荣态势,但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持续存留的谜团。如果环境法治不能得以加强,再严格的法律也注定要失败,而享有健康环境的基本人权将无从实现。”
报告的作者分析了导致执法不力的多种因素,包括政府机构之间协调不佳、机构能力薄弱、获取信息渠道不通、腐败和公民参与受限等。其中,公众参与是推动环境法落实、促使政府做出更好决策、让公司采取更负责任的环境行动不可或缺的力量。尽管绝大多数国家在条约、宪法或者法律中均有承诺加强公众参与,然而许多国家并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强公众参与,确保民众的环境知情权。
“环境法治是政府机构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可以通过信息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行衡量。” 联合国环境署代理执行主任Joyce Myusa在报告的前言中写道,“通过发布第一份全球环境法治报告,我们希望突出那些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国家的工作以及有多少国家因此变得更加强壮和安全。”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